億歐智庫:2025年,全球腦機市場規模將迎來第1個突破性增長至50億美元
原標題:到2035年,全球腦機市場規模將實現千億級美元市場規模
12月7日消息:腦機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 ),指在人或動物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的直接連接,實現腦與設備的信息交換。這一概念其實早已有之,但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才開始有階段性成果出現。
腦機接口,有時也稱作“大腦端口”direct neural interface或者“腦機融合感知”brain-machine interface,它是在人或動物腦(或者腦細胞的培養物)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在單向腦機接口的情況下,計算機或者接受腦傳來的命令,或者發送信號到腦(例如視頻重建),但不能同時發送和接收信號。而雙向腦機接口允許腦和外部設備間的雙向信息交換。 在該定義中,“腦”一詞意指有機生命形式的腦或神經系統,而并非僅僅是“mind”?!皺C”意指任何處理或計算的設備,其形式可以從簡單電路到硅芯片。
對腦機接口的研究已持續了超過40年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從實驗中獲得的此類知識顯著增長。在多年來動物實驗的實踐基礎上,應用于人體的早期植入設備被設計及制造出來,用于恢復損傷的聽覺、視覺和肢體運動能力。研究的主線是大腦不同尋常的皮層可塑性,它與腦機接口相適應,可以像自然肢體那樣控制植入的假肢。在當前所取得的技術與知識的進展之下,腦機接口研究的先驅者們可令人信服地嘗試制造出增強人體功能的腦機接口,而不僅僅止于恢復人體的功能。這種技術在以前還只存在于科幻小說之中。
全球首富埃隆·馬斯克周三表示,他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正在尋求美國監管機構的人體實驗批準,他預計該公司研發的大腦芯片接口將在6個月內展開人體臨床試驗。
11月30日(周三),Neuralink舉辦了技術展示活動“Show and Tell”,向觀眾展示了一段用意念打字的技術。該活動原定于10月31日舉行。
活動上,馬斯克展示了一段“心靈感應打字”的視頻,而這行字的輸入來自一只植入了Neuralink大腦芯片的猴子。
馬斯克表示,“他(猴子)正在用其思想移動光標…實際上他都不會拼寫?!?/p>
尋求監管批準
該公司主要開發大腦芯片接口,最終希望可以運用在人類身上,讓殘疾患者再次活動和交流。
近年來,Neuralink一直在動物身上進行試驗,同時尋求美國監管機構的批準,以在人體上進行臨床試驗。
馬斯克周三表示,“在將設備植入人體之前,我們非常小心,并確保它能正常工作?!?/p>
馬斯克稱,該公司已經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了大部分文件,“可能在大約6個月后,我們應該能夠將Neuralink技術在人體上實驗?!?/p>
這家于2016年創辦的公司被馬斯科寄予厚望,設想將大腦與人工智能融合。創立之初,馬斯克希望開發一種芯片,使大腦能夠控制復雜的電子設備,最終使癱瘓患者恢復運動功能;并且該芯片最終能夠治療帕金森氏癥、阿爾茨海默氏癥等腦部疾病。
以下是Neuralink過往歷程的關鍵發展節點:
2017年4月:Neuralink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2019年7月:馬斯克揭開Neuralink的面紗,介紹了公司原型植入物N1傳感器;
2020年8月:Neuralink通過基于活體豬的大腦接口實驗,演示肢體追蹤功能;
2021年4月:Neuralink演示猴子憑借意念完成乒乓球游戲;
2021年7月:Neuralink獲得2.05億美元C輪融資。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本周表示,預計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將在6個月內開始人體試驗。已經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了大部分文件,以尋求無線大腦芯片臨床試驗上的批準。
一周前,天眼查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公開專利“人機交互方法、人機交互裝置及存儲介質”。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能夠使得用戶無需直視視覺刺激且快速下發不同的操作命令,提高用戶體驗。
機構分析認為,目前,腦機接口技術尚未形成從讀取到反饋的完整閉環,其重要意義在于打開人機交互的新范式,未來有望逐步延伸至游戲、教育、智能家居、軍事等應用,應用市場的打開將為商用芯片/通信IP廠商打開全新的市場空間。國信證券張衡11月11日研報中表示,腦機接口相關軟硬件技術有望在VR/AR、元宇宙等領域成熟落地并帶來全新交互體現。
公開資料顯示,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種不依賴由外圍神經和肌肉組成的正常輸出通路的通訊系統。狹義的腦機接口是腦-機連接通路概念,廣義的腦機接口則是實現腦-機交互的通訊系統。
BCI主要包括四個部分:信號采集、信號處理、控制外設和神經反饋。神經反饋是關鍵環節,它將輸出式BCI與輸入式BCI連接在一起形成交互式的閉環系統,即交互式BCI,從而真正實現腦-機交互。
歷經50多年的研究,當前腦機接口正處于第三個發展階段——技術爆發期。美國、歐盟、日、韓、澳大利亞等多國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都已加速布局腦機接口,搶占全球腦科學競爭戰略高地。中國對腦機接口技術的重視程度不亞于發達國家,近兩年已經將此技術上升為國家戰略。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方城市率先響應政策,出臺相應地方政策鼓勵腦機企業在當地落地生根。
億歐智庫研報中表示,從2019年至2024年,全球腦機市場規模由12億美元增長至24.9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15.5%。據預測,2025年,全球腦機市場規模將迎來第1個突破性增長至50億美元。至2027年,全球腦機接口將實現突破100億美元市場規模。2031年,全球腦機市場規模將達到450億美元。直至2035年,全球腦機市場規模將實現千億級美元市場規模。
人類通過腦機接口與母體系統連接,被“關進”由母體虛構的世界里;《阿凡達》里,人類可以通過腦機接口控制“替身”(Avatar)的活動。如今,這些科幻的情節正在一步步走進現實。
12月1日,一只名為Sake的猴子向外界展示了僅用大腦控制一個虛擬鍵盤來打字,完成這一舉動的正是來自特斯拉CEO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演示視頻顯示,猴子可以按照Neuralink在屏幕上以黃色突出顯示的鍵進行操作,植入猴子頭骨的N1芯片可以讀取大腦活動以移動屏幕上的光標。而這背后是腦機接口技術的支撐。不僅僅是馬斯克的公司,華為、谷歌、Meta等海內外巨頭都在這一領域有所布局。
對于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前景,業內人士看法不一。多位受訪者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腦機接口本質上是一種交互方式,應用場景廣泛,但該技術尚處于早期的孕育孵化階段,存在核心技術不成熟、應用場景落地難度大、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突出問題,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尚需時日。
市場規模達萬億
腦機接口,全稱為brain-computer interfaces。簡單來講,就是將人腦與外界(計算機或其他外部裝置)實現連接,進行直接通信。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字經濟分會副會長、數字經濟專家高澤龍向記者解釋道:“根據硬件接入的方式,腦機接口可以分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侵入式腦機接口通常需要通過神經外科手術,將電極等硬件設備與大腦皮層接觸或植入大腦皮層某特定部位,從而采集和監測腦內神經元活動。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通常是將硬件設置在顱骨外,具有無創特性,相較前者,這類技術對人體的傷害微乎其微?!?/p>
2016年,包括馬斯克在內的共八位創始人聯合創立了腦機接口技術初創公司NeuraLink。在創立之初,馬斯克就曾表示,未來五年的計劃是讓人類不必使用語言,直接通過大腦進行交流。在未來能借助腦機接口將人們的意識上傳到一個云空間,最終實現人類的“意識永生”。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