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小兒血液腫瘤科成功為一名不足三個月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兒實施PICC置管術。這一條靜脈通路的成功建立保障了患兒今后的各種輸液治療,開辟了一條挽救生命的綠色通道!
一名不足三月齡的寶寶因“發熱5天,血象異常半天”為代主訴日前入院。經過詳細的檢查和化驗,被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兒血液腫瘤科的專家團隊立即為其確定了科學的診療方案。因患兒年齡較小,血管條件差,靜脈通路建立困難,并且外周靜脈留置針難以承載較長周期的化療,所以選擇中心靜脈置管是目前較好的選擇。而患兒不足三月齡,胸部皮層較薄,疾病原因導致白細胞較高,凝血功能差,植入輸液港有一定的風險。經醫護團隊反復商議與評估,積極與患兒家屬溝通交流,最終決定給患兒置入PICC導管。
為提高穿刺成功率,減輕患兒的痛苦,有著豐富置管經驗的魏海霞老師仔細地評估了該患兒的血管情況,憑借著扎實的靜脈解剖基礎知識以及嫻熟的B超引導下穿刺操作技能,成功為患兒置入了PICC導管,為患兒搭起了一座“生命之橋”。
PICC置管術又稱為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是目前臨床化療病人中一種很常見的、安全、有效的置管技術。它的操作方法主要是通過對肘部的靜脈穿刺,首選的是貴要靜脈,將PICC導管經過插管鞘置入到上腔靜脈中。這避免了藥物與手臂靜脈的直接接觸,加上大靜脈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稀釋藥物,防止藥物對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夠有效保護上肢靜脈,減少靜脈炎的發生,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隨著PICC置管術的不斷發展,在兒童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嬰幼兒來說,尤其是上臂外周靜脈條件差,血容量不足的患兒,靜脈穿刺置管難度極大,因此對操作者技術有較高要求。
鄭大一附院小兒血液腫瘤科自2009年引入PICC穿刺技術至今,歷時十四年,已從最開始的盲穿,到賽丁格技術,再到現在的B超引導下的改良賽丁格技術,技術愈來愈成熟,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據統計,該科3位護師獲得了穿刺PICC資質證書,已成功為數千名患兒進行穿刺,穿刺成功率現已接近100%!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護士站電話號碼:0371—66295591
醫院總機:66913114,67966114
咨詢電話:河醫院區 0371-67966263 / 6266 / 6261 / 6262
鄭東院區:0371-66278517/66278518
監督電話:66913096(工作時間) 66913084(非工作時間)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